每年临近清明的时候,心中总会有丝莫名的哀愁,淡淡悲凉和丝丝忆念的味道。
回味少年时,清明节和雨,在我的印象中只是一幅优美的画卷。随风飘洒的细雨中,一位骑着马赶路的清贫诗人,俯身向着一个牧童,牧童站在道旁,一手握着鞭子,一手遥遥指着间草房。草房上空,一面红色的酒幡在薄薄的细雨中时隐时现。这大概是源于《清明》这首诗吧。“清明时节雨纷纷,路上行人欲断魂。借问酒家何处有,牧童遥指杏花村。”在我无忧的岁月里,这首诗所给予我的就是这样。
少年无忧的时光总是短暂的,就像童年放起的一只风筝,挣断线,便消失的无影无踪。有人说,对别人的思念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越来越淡。我想,或许对于至爱亲人的思念恰恰与之相反吧。
随着时代的变迁,清明节的形式也在不断地演变与传承。如今,我们不再仅仅局限于扫墓祭祖,而是以各种形式来表达对先人的敬意。踏青、赏花、放风筝等活动,使得清明节变得更加丰富多彩。然而,在这繁华的背后,那份清明时节的哀愁与忆念依然存在,这是我们永远不能忘却的历史传承。
在清明时节,让我们沿着诗歌《清明》的足迹,追寻那一份哀愁与忆念,细品生活中的美好,感悟生命的真谛。(蒋影)
|